二七大桥不会成为“白沙洲” 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现场侃桥
昨日“我们一起看工地”拉开工地课堂第一讲,主题是桥梁。课堂上,市民与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高宗余形成互动,现场气氛热烈。高宗余是中铁大桥院总工,武汉天兴洲、二七、鹦鹉长江大桥主设计师。
二七大桥会不会又成“白沙洲”
“二七长江大桥采用钢与混凝土结合梁,路面沥青不像白沙洲大桥那样直接铺在钢箱梁上,而是铺在‘隔’在中间的混凝土上。这种桥面用8—10年没有问题。”
昨日,主讲人中铁大桥院总工高宗余一开头就“直奔主题”。因为报名的时候和在工地现场,许多市民均表达了对桥梁质量的关注,他们不希望白沙洲大桥屡修的经历重演。
高宗余说,白沙洲大桥的路面沥青是铺在钢箱梁上,这两种材料结合不紧密,容易滑移,所以路面易坏。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跑超重车。白沙洲桥设计的最大车辆荷载是55吨(车重+货重),这个标准已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标准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管理过桥车辆,白沙洲大桥不会如此频繁的修。“这就好比人挑担子,只能挑一百斤,硬要他挑二百斤,长期压,当然压坏了。”监测数据表明,白沙洲大桥上通过的最重车辆达到了130吨。
高宗余说,一座桥梁的质量,取决于设计、材料、施工质量,还有管理。
坐船能否“从长江头坐到长江尾”
来自钢材市场的孙毅芬关注武汉的桥梁钢材在全国处在什么水平,也关注长江上的桥梁会不会成为一道道“闸”。她问“刚刚听到世界最大的内河万吨豪华游轮从重庆开到三峡,我不知道这么大的游轮能不能沿着长江开过来,我期待,长江上的桥梁不要成为‘门’,未来有一天,让我们能够从长江源头坐船游到长江尾。
高宗余介绍,最大的豪华游轮既然能够从重庆走到宜昌,往下游走更没问题。他说,长江一桥上游,桥下行船空间有18米高,一桥下游到安庆,行船空间24米,南京长江大桥24米,再往下游,均是32米。“完全可以从重庆一直到长江口。”
桥面能否恢复自行车道
“长江一桥、长江二桥和江汉一桥都能走自行车。为什么现在新修的桥梁都不能走自行车了呢?”教科学的老师童建民平时喜欢看三镇变化,“家里有车”,但他更喜欢骑个单车,深切感到不便。
高宗余说,桥上建自行车道,需要与它对接的道路“配套”有上桥的自行车道。另外,二七长江大桥和鹦鹉洲长江大桥均是二环线的组成部分,二环线是城市快速路,快速路上配自行车道有安不安全的考虑。
市城建委副主任张俊勇补充,城市慢行系统是划区域的。调查显示,自行车类慢行系统最适合在5公里范围内活动。过江桥梁设慢车道,“服务半径”并不是很大,但两端相关道路配套等投入比较大。
“桥位”用尽,过江么办
有市民提出“武汉三环线以内的主城桥位资源已经被规划锁定:长江上7座,汉江6座。是不是大型桥梁在武汉‘渐行渐远’,未来,武汉的桥梁产业还有何作为?”
高宗余说,武汉主城的桥位用得差不多了,但武汉的桥梁产业还在延伸。今后,武汉的“桥梁军”将走向国外、走向跨海。如目前正在研究的跨台湾海峡桥梁,每年两岸都在研讨,大桥院年年参加。另外,主城内的过江交通还可以向地下进军,规划的青岛路公路地铁隧道就是之一。
张俊勇介绍,武汉城市中心区的过江交通也不会“一味满足”,人口和用地均是有限定的,我们会对主城核心区的交通实行需求管理,如拍车牌,在城郊结合部建大型停车场,并加快建轨道交通,鼓励远城区进城在外侧先停车,后乘轨道进入市中心。
桥梁可不可以“抬”高
市民张建辉问,南京长江大桥24米的桥下通行高度,限制了大型船舶。现在有没有办法解除这样的“封锁”?
高宗余答,现在的桥梁制造技术,将桥梁“抬”高没有问题。只是施工起来,面临被升高桥梁要停用一段时间,那么铁路停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如果要让铁路不停运,就得在旁边再做个铁路桥过渡,显然也不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