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花样百出 为何武汉还是大堵车?
2011-9-9 11:27:33
本站原创
武汉地铁网 评论
前言:从北京的制堵摇号方案到武汉ETC的实行,全国一、二线城市都以政策作为制堵的首要方案。虽然在中国政策决定一切,但用在交通上好像有些“力不从心”,上海依然是“一上路就堵”,成都继续“成天堵”,而我们的武汉好像就从来没有不堵过,即使搬来了ETC大神。
不同于经济,公共交通更多依赖的是基础设施以及细致的规划导向。然而目前武汉频繁的道路施工建设加上庞大的地铁架构体系,基础设施基本处于真空过渡阶段,指望限号、加收费用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都说堵车是因为机动车基数过大的原因,但看看香港、新加坡较之北京上海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以平均每1000人所拥有的道路长度为例,香港是0.29公里,北京是1公里,香港人拥有的道路长度比北京少,然而中心城区道路密度确更小,北京中心区道路密度高达680辆,不堵才怪了。所以影响道路畅通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数量,而是密度。
刚才说了全国制堵的政策都是以数量作为导向,也是为什么都要限行、限号的原因。以武汉为例,长江大桥限尾号确实让大桥的道路通常情况好了很多,但对于征收ETC的隧道、长江二桥而言无疑增加负荷量,长江大桥相当一部分机动车转移到了这一桥一遂。而ETC的作用目前看来也仅仅停留在费用的增加上,大部分车主必定需要跨越其中2镇,ETC无法阻挡有硬性需求的车主。
除了限号、限行难道没有别的方法了吗?绝对不是这样,以密度为主导的政策也许能够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北京公交车只需要几毛钱,放在武汉怎么也要1.6,如果出行成本能够所少2/5,相信很多私家车主会选择这种方式;武广世贸中间每天都要堵,不仅是武广,其他大型卖场、超市门口几乎没有不堵的时候。在发达城市,这种市中心的赌点一般都不会设置停车场,可以想象越是大型购物中心的停车场越是占地奢侈,停车、缴费、进场、出场都要排队。在别处分散停车就能避免一两个小时的堵塞,而你付出的仅仅是夺走10分钟的路程。
最后要谈到的就是公车,还是以北京为例,私家车拥有辆420万,公车70万,但加上国企、政府机构、中央这个数量达到200万。武汉当然也不会少,这些公车遵守交通法还好,怕的就是“肆意”。编者就曾在武胜路高架堵车上看到一辆逆行的军车,更不用谈随处可见闯红灯、压黄线的公车,连车道都敢反着走还有什么不敢干。
最新文章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