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鹤英才获5310万资助 单项最高达600万
昨日,武汉市首批“黄鹤英才计划”签约仪式举行,33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其项目获得总计531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金资助,入选的项目大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中,研制新型薄膜电池的李洪波获得最高奖励600万元。
经过推荐申报、答辩评审、实地考察和公示等程序,首批“黄鹤英才计划”人才和项目得以产生,均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或引领武汉产业发展的创新团队的核心人员,其中还有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斯坦福大学博士杨旸。
研究硅薄膜器件 18年,并在荷兰的德拜实验室工作9年的李洪波,得到60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金资助;江汉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的陈勇和长年研究新型热泵温度调节系统的程寒松分别获得500万元资助。
精英们带来的项目大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包括8.5代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激光刻线系统、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汽车尾气净化系统开发等,还有医学领域的顶尖科研项目,比如具有特异性识别和攻击能力的生物抗癌新药、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项目等。
敢于先行先试,宽容失败——
市长唐良智畅谈“人才观”
引进1名人才,就能带来1000亿元的产业。昨日,签约仪式上,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讲起了他在不同场合经常会提到的一个故事。“江西新余市,曾经是新余县。他们从江苏引进一个创业人才彭小峰,创办赛维公司,研究太阳能产业,搞得有声有色,不久,就吸引了20多家下游企业落户新余,形成了1000多亿元的产值,形成千亿元光伏产业集群。如今,他们的目标是要让光伏产值达到2000亿。”
唐良智说,人才是转型之要,是竞争之本,是活力之源。政府给人才政策要“不拘一格”。“多年前,我还在硚口区时,就想引进曾被称为‘中国光电界最年轻专家’的董志江,他要求启动资金300万元,可当时筹集了几个月都没有筹够资金,很遗憾,三年后,我们又接触了一次,花了2000万元把他的团队引回武汉东湖开发区创业,办起了武汉迪源光电公司,如今发展得非常好。”
唐良智说,人才最看重的是平台、事业的舞台,武汉搭建的平台要敢于先行先试,宽容失败。“谁都不能保障创业一次成功,只要看重了,政府就应该全力支持。失败了,可以再继续;父亲失败了,儿子可以继续创业。”“对人才的关心,不要只关心他们白天是否出成果,更要关心他们晚上的生活,他们的感情、心情。”唐良智说,老婆和孩子是留住人才的“稳定器”,要把他们当作“上宾”,妥善解决小孩上学的问题以及住房问题等。
据了解,武汉市将整修沿江片和旧城风貌区历史建筑,作为“名人楼”供来汉创新创业的世界顶尖人才免费居住。
李洪波:600万元用来买先进设备
“入选黄鹤英才计划,不仅仅是获得一笔资助,更是一份特殊荣誉。”签约仪式上,荣获最高奖励的李洪波说。
今年40岁的李洪波是天津人,研究硅薄膜器件18年,在荷兰的德拜实验室工作9年。见证了硅薄膜光伏技术研发和大规模生产的大部分过程,“我有一种心急如焚的感觉,希望能够马上把技术投入到国内的事业中去。”
如今,他是武汉经开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研发主任,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此次入选的项目——新型薄膜电池将应用于汽车产业,效率高,节能且成本低。“600万元将全部投入到研发中心的硬件建设上,买最先进的设备才可能有条件做技术推进。”李洪波和他的团队希望通过新材料的试验性开发,切实大幅降低原材料成本,力争3年实现光伏发电的市场化成本,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能力最强的薄膜光伏企业之一。
在各地大力招揽人才的当下,李洪波为何会最终落脚武汉?他说,我回来是看重武汉的“人才”基础,个人倾向于投身研发事业,研发靠人才,武汉是全国的科教大市,优势不言而喻。
目前,李洪波身边已经聚集了十几个志同道合者,有他从海外引进的,也有武汉本土的,今年,他计划把研发中心的人才充实到30人。
第二批“黄鹤英才计划”开始申报
记者从签约仪式上获悉,武汉市第二批“黄鹤英才计划”开始申报,截止时间为2012年1月31日。“黄鹤英才计划”的引进对象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引领武汉产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公司工程技术专家、高管;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公共研发平台首席科学家,以及海内外具有相当资历和知名度的杰出人才等。
申报人每年在汉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年,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掌握核心知识产权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放宽到65周岁。
申报者需提交武汉“黄鹤英才计划”专项资金申请书、《创业计划书》或《项目计划书》、与申报项目有关的其他材料等,向所在区位组织部、开发区(党)工委组织部或市直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申报。申报截止时间为2012年1月31日。
据悉,到2015年,“黄鹤英才计划”将引进和培养100名左右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或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