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均期望寿命达80岁 提前实现市民病有所医
昨日,武汉市召开全市卫生工作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该市未来五年的卫生工作将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战略目标,在2016年提前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和基本建成中部医疗服务中心,让全体市民病有所医。同时,让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的目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11年,武汉人均期望寿命为78.63岁)。
到2016年,该市将提前完成国家医改任务,实现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同时,要在全民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此外,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也将逐步扩大到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二级以上医院,探索实施医疗支付制度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旧机制。届时,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全体市民病有所医。
未来五年,武汉将建立和完善中部医疗服务中心体系,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纳入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范畴;到2016年,实现大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总量,特别是外地来汉就医人次等指标翻一番的目标。通过加强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实施居民健康行动,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威胁,积极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现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的目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武汉今年再推八项市民健康套餐
新农合报销比例提至75%以上,全市推行“先诊疗后付费”
新农合报销比例提至75%以上,全市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昨日,记者从全市卫生工作会上获悉,作为推进新阶段医改的关键之年,武汉今年将再出台八项市民健康套餐。
新农合报销比例
达到75%以上
进一步健全新农合制度,人均筹资标准要提高到335元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75%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农民人均年收入8倍,达到10万元以上 。
同时,积极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基金,扩大覆盖病种范围,将参合农民肺癌、食道癌等重大疾病纳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试点。
推进“先诊疗
后结算”模式
推进区级医院综合改革,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区”。要进一步加强全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分工合作机制,深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此外,将不断优化医院就诊环境和流程,稳步在全市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模式。
鼓励公立医院
药物零差价销售
巩固在全市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继续落实投入政策,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同时,鼓励各区在非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件的区级医院开展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鼓励全市其他公立医院全面配备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完成市级医疗信息
共享平台
加快医疗卫生信息中心建设,推动卫生行政许可网上平台建设,尽快实现健康与医疗信息互联互通。
同时,将推动实现网上挂号、住院自动结账,实行透明医疗服务,使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支持社会资本
进入医疗投资领域
继续夯实和拓展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平台,坚持培育龙头名院,继续支持在汉优质医疗资源做大做强,加快市妇儿医保中心、市结防所、市中医院等项目的建设步伐。
同时,将继续推进与国际医疗机构的合作,大力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投资领域。
今年再建
40家基层医疗机构
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以红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标准,按照“一中心一规划”和“一院一规划”原则,制订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方案。今年将完成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家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
加强薄弱区域
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继续加强医疗机构规划布局,完成《武汉市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11-2020)》,明确医疗机构发展空间,重点加强薄弱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同时,将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制度,促进医院向基层分流普通门诊,开展无假日医院等便民利民活动。
远城区人均卫生经费
将与中心城区持平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武汉市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内容及标准》,远城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将由2011年的30元提高至35元,与中心城区持平。
此外,将重点开展“一老一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2012年度武汉市人民政府十件实事工作任务,按要求开展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开展0-6岁儿童视力筛查项目。
【相关新闻】
武汉将成立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中心
推动医院开展患者自体输血
昨日,记者从武汉卫生工作会上获悉,武汉将成立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中心,推动医院开展患者自体输血。
会议介绍,将加强血液采集和临床输血质量安全督导检查工作管理。同时,将规范互助献血程序,实施献血淡季择期手术的错峰制度,推动医院开展患者自体输血,鼓励开展术前自体贮血和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