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近两成女性为事业放弃生子成“丁一族”
热点话题
日前,智联招聘网专为职业女性推出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女性的升职和生育发生矛盾时,近两成职业女性选择了放弃生孩子。残酷的现实使得女性从以前所谓的“贤妻良母”变为现在的“绝望主妇”,这引起了三成男性的恐慌,担心高素质、不再养育下一代的“丁克主妇”大量涌现,整个民族将不得不面临着后代延续及综合素质下降的局面。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夫妻那些事》,将“丁克、孩奴、中年危机、婆媳关系”等等一系列的婚姻问题一网打尽。女主角林君在“要么离婚要么生孩子”的通牒下,经历了种种挫折,最终由丁克转变为强烈地想要孩子。而白丁(伪丁克)、铁丁(铁定丁克)、丁狗(骨灰级丁克)等与“丁一族”有关的热词迅速被大众朗朗上口。
选择“丁克”的家庭不少是社会上的中产阶层。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养育孩子从经济上、心理上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会妨碍家庭生活质量和夫妻感情,也有的担心将来社会竞争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决定不生孩子。自上世纪80年代起,这一群体在我国悄悄出现,已慢慢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但从2005年以来,不少原先“铁丁”的人群拗不过现实和社会的种种因素,最终选择了担当起父母亲的责任。这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丁一族”到底能走多远?
实例解析
白丁:孩子战胜了丁克的精彩
倾诉人:黄遥梅(化名)女 37岁 律师 丁龄:11年
自从成为一名律师后,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份职业。结婚后,我一门心思只想做好每个案子,加上天天东奔西跑,觉得生孩子是件很麻烦的事,既会影响身材,又会影响夫妻感情和工作,因此,结婚初期,我就与丈夫商量好,先“丁克”一段时间。
刚开始,看到周围的亲戚朋友先后生了孩子,看到他们一脸幸福与满足,我内心也曾动摇过,可我更多地听说生孩子的痛苦,养孩子的琐碎事务时,我又坚定起来。我和丈夫都认为,自己选择丁克是正确的,否则人生就被数不完的尿布,冲不完的牛奶缠绕,人生的价值就只能在孩子的一笑一颦里实现了。我们觉得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人生。
但结婚10年时,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时走在路上,我常常会望着街边一家三口手牵手的情景发呆;在小区里散步,看到胖乎乎的小宝宝,我会忍不住停下脚步逗弄他们;每当听到父母对我们做“丁克”而发出不满的叹息声,我心里就充满愧疚。一次,我和丈夫一起去好友家里玩,看到好友家的漂亮小宝贝坐在父亲背上骑大马的温馨场景时,我再也忍不住,在回家的路上就央求丈夫:“我们要个孩子吧!”
丈夫笑了:“我等你这句话等了很久了!”就这样,我们“白丁”了。
如今,女儿已经两岁了。每每向别人介绍她时,我都特别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她的一举一动都让我觉得新奇,世界因她而再次徐徐展开,我觉得做母亲的感受,比做“丁克”可丰富多了!
观点:生与不生,只是夫妻的共同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但如果你正处在进退两难举棋不定的时候,不妨列出一个清单:一边写上生孩子的理由,另一边写上不生孩子的理由,理由最多的那边就代表你的真实想法。人生的乐趣就是享受各种生命体验,即使在当了丁克后又逃离,也品尝了独特的生命,这未尝不是另一种美丽的人生。是否“白白丁克了一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被丁克:婚姻经不起平淡的流年
倾诉人:骆晓鸥(化名)女 35岁 白领 丁龄:10年
我在外企工作,高薪加好福利,丈夫在国企做中层管理。表面看来,我们过得很风光,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婚姻岌岌可危。
从青春期起,我就很自卑。我很早就知道自己与其他女孩的不同之处。我显得很娇小,是典型的“太平公主”。成人后,当我从医生手中接到那张检验单时,我才知道,自己这辈子不能做个完整的女人了——我患了先天不能生育的病。
为此,我很自卑,所以才找了当时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自己的丈夫。丈夫听说我不能生育,以为我在开玩笑,但还是接受了我。
不可否认,丈夫很爱我。婚后7年,在确定我不能生育后,他便主动选择了“丁克”。面对亲朋好友的问询,他甚至将不能生育的过错揽到他自己身上。他告诉大家,正是因为他不能生育,所以被迫选择了“丁克”。
丈夫的举动,曾一度让我很感动。我发誓要好好待他。哪知,到了结婚十周年时,一个女人竟然给我打电话,说她怀了丈夫的孩子,逼我退出。“你不知道吧?他很喜欢孩子,听说我怀孕后,非让我生下来。现在,阻碍我们一家三口团聚的人就是你了。你为什么没有自知之明?为什么非要别人逼你退出呢?”
事情到了这一步,我怨不了别人。我只是感慨,现实太无情,我太天真了……
观点:“被迫丁克”大概是“丁一族”里最令人同情的一类人。他们不是“不想生而不生”,而是“不能生却想生”的“假丁克”群,不仅要偷偷摸摸地治疗,还要面对岁月袭来的各种婚姻和现实问题的考验。他们中间有的是因为生理条件,有的是受限于经济条件,无奈选择了“丁克”。因此,对于“丁克”一族,我们还是应该抱着尊重、理解的态度。
丁狗:将丁克进行到底
倾诉人:李健(化名)男 40岁 销售人员 丁龄:18年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仍然觉得丁克下去是个不错的选择。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可能与我从小的成长经历有关。从小到大,我在父母眼里就是讨债鬼,他们很反感小孩,导致我对小孩也没有多少感觉。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如果不爱孩子,就不要将他带到世界上来受苦。
到了谈恋爱结婚的年龄,我曾几次问过当时的未婚妻、现在的妻子,她想不想要小孩。没想到,妻子与我一拍即合,她也不想在条件没有成熟时,让孩子来到世界上受苦。
结婚后,我陆续看到同龄人为孩子而奔波受累。其中有个朋友的孩子一出生就是脑瘫,朋友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却无效果,闹得劳民伤财不说,还背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还有的孩子不学好,进了少教所……经历得越多,我越觉得没必要生孩子。且不说抚养成本,单说好不容易十月怀胎,把孩子抚养成人,得操多少心?才开始读小学,就希望送孩子去国外,太累太累……
观点:对于“丁克族”的生存现状,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分析师姜健健表示,丁克意识的存在,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生育意愿的多元化,对于放开生育限制也会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长远来看,因势利导将是生育政策调整的重要思路。姜健健还分析,随着独生子女教育经验的不断积累与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即便放开生育限制,人们的生育行为也会趋于理性。
专家支招
专家:做“丁克”不科学
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网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家庭模式选择目前呈现一降三升格局,选择核心家庭(夫妻二人加子女)的比例下降了11.3%,而选择丁克家庭、独身和直系家庭(夫妻加老人、老人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数比例分别上升了1.1%、3.9%和6.1%。
调查显示,选择丁克家庭的人群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年轻化、高学历和高收入。在18-34岁的受访对象中选择丁克家庭的占10.4%,明显高于35-54岁受访人群的同类选择。在不同学历的人群中,大专以上学历者选择丁克家庭的比例最高,达到10.3%。收入越高者,选择丁克家庭的比例越高。家庭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受访者中比例达到13.7%,而在1500元以下的人群中仅为5.5%。
相对短暂的人生而言,追求“丁克”生活有其合理性。年轻人为提高生活质量不要孩子,可以理解。对一些追求婚姻质量、为使生活方式更丰富、不愿为孩子而奔波操劳的夫妻而言,选择“丁克”是种精神上的解脱。
但是在中国,“丁克一族”很难坚持到最后。因为从婚姻长远、稳固性而言,孩子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剂。首先,舆论关不易过;另外,根据我国社会依赖家庭的生活方式,人们还难以摆脱家庭家族模式,倘若家庭结构、生活内容不完整,心理上的追求就有缺陷。再次,选择丁克,会带来婚姻、健康等多重隐患。
对于放弃“丁克”,专家称属自然现象,也是社会和自然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
有专家认为,选择“丁克”的人,大多是知识层面相当高的人,婚姻初期,他们会忙于工作,考虑到有孩子后无法分身照顾而选择“丁克”。当他们追求人生价值到一定时候,有部分人会觉得需要有个生命的延续,而此时,经济等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所以放弃“丁克”。选择“丁克”,对女性而言,更要考虑清楚,毕竟孩子是稳定婚姻的必要纽带,千万不要等错过自然生育年龄再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