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跻身铁路机车第一方阵 两大巨头在汉布局
2月,北车在黄陂落子,昨日,武汉南车轨道交通装备项目落户江夏,南车集团由此完成在汉的首次“裂变”,伴随着全国两大铁路车辆制造巨头在汉加速布局,武汉正在跻身中国铁路机车“第一方阵”。
此前,作为全国重要重工业城市,武汉铁路机车因江岸车辆厂和武昌车辆厂而闻名全国,前者曾是全国最好的列车制造厂之一,后者是全国唯一的冷藏车制造基地。2006年,南车集团落子武汉,旗下的南车长江公司在武汉市江夏区建立占地100多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江夏区昨日透露,这个基地去年销售额已过50亿元,纳税突破亿元。
去年9月,中国北车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汉投资总额32亿元。今年2月,项目正式签约,中国北车(武汉)轨道交通装备修造基地及配套项目一期投资15亿元以上,在黄陂区前川街征地1500亩,分为两期建设,计划3年内建成投产。
而在昨日的南车项目签约仪式上,“以武汉为轴心的中部城市群已成为南车集团最重要的城市轨道市场。”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宁这样评价武汉。南车集团董事长赵小刚表示,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急需大量的轨道交通装备。这一巨大的市场优势正是国内两大顶尖设备制造商在汉加大投资的“底气”之一。
据悉,自2008年11月进入武汉市场以来,南车集团旗下的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已先后签下了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2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共计354辆地铁车辆。
北车来汉,填补武汉铁路客车的制造空白,而南车的“裂变”,又为武汉带来具有欧洲一流水准的轨道交通装备技术、产品、制造三大平台,可以预见的是,北车与南车这两个国内巨头纷纷抢滩,江城已经汇聚了当下客货车制造的最强军,武汉将率先在华中地区跻身中国铁路机车“第一方阵”,重现昔日铁路机车制造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一批“武”字头企业落地江城:武重、武船、武锅等,构建了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
改革开放后
在市场竞争冲击下,我市原有的一些优势装备制造行业领域,如机床、电器装备等,发展迟缓。
近年来
南北入驻、北车签约,一批高端装备制造的生力军聚集,武重、武船、武桥等再创佳绩,汉产装备制造威名重振。
进入新世纪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武汉装备制造业中机床、电器装备等行业重新焕发生机,环保、冶金装备等新型行业不断壮大。
汉产高端“工具” 尖板眼层出
(记者 杨菁)市经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昨日介绍,近年随着南、北车等众多大型项目落地,武汉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的一批高端“工具”,正“下海入地”高速飞奔,扛起了“全国领先”的旗帜——
北车唐山公司自主研制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利用电磁力克服地球引力,悬浮在轨道上,噪声低、行驶稳,有望在汉批量生产。
武重与行业排名全球第一的德国海瑞克,武汉船机与日本隧道设备株式会社携手,分别生产出世界级“地老虎”——盾构机,在全国地铁、隧道建设热潮中大显身手,武汉因此成为国内最大盾构机生产基地之一。
武船造出的深水工作船,能收放水下机器人,海深3000米也能起抛锚,达到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的最高水平。
武汉船机开发出国内最大起重吨位海洋平台起重机,顺利通过美国船级社和美国石油学会认证。此前,我国大型平台起重机几乎全部被国外公司垄断。
武桥重工更善于海里打桩,最大能打出直径3.2米,深85米,重150吨的深水桩,造出了国内最大、功能最全的海上打桩机械。
2011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80.66亿元,海洋工程装备、数控机床、冶金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等,在全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
同时,武汉一大批装备制造研发机构:制造装备数字化、激光加工、光纤通信技术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数控系统、工业烟气除尘、微型定位系统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锅、武船、华工科技、三江航天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正在保证这类“新板眼”、“尖板眼”层出不穷。
有关方面表示,到“十二五”末,武汉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成为国内装备制造业的新引擎。
今年全市重点扶持
30家装备制造企业
(记者 胡孙华)加快发展武汉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今年市人大1号议案。昨日,市政府部署此议案办理工作时称,将在装备制造行业遴选30家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扶持方式包括跟踪服务,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其集中,并协调保障水、电、气、资金等。
据议案原案称,当前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总量规模偏小。2010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截至2010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约45户,从业人员约14452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7亿元。今年年底,我市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以上。